找到相关内容16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吕澄:佛家逻辑——法称的因明说(三)

    ,不一定就正确,还要避开各种和很明显的现象相矛盾的错误。这可举出四种来:第一、和现量相矛盾,也就是为现量所否定的。如说:“声音不是用耳所听到的”,这显然和感觉现象相违,不能成宗。第二、和比量相矛盾的。如说;“瓶是常住的”,虽然瓶现在还完好,但是它终会归于毁灭,这可以想像得到的,所以那样说法与比量的结果相违,不能成宗。第三、和一般人共认的事实相矛盾的。如说:“太阳不是恒星”,这非常识所允许,不能正宗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5738076.html
  • 因明学理法

    业道内涵。  例喻、等觉,业净道无分,有同有异。  喻法、觉分,声闻与菩萨,果受境用。  论文之理法  虽乐成立,由与现量等相违故,名似立宗;谓现量相违,比量相违,自教相违,世间相违,自语相违;能别不极成,所别不极成,俱不极成,相符极成。  释法要:  乐、自发性,自我成立者。  相违理法:  现量--现前所见,能知而立;知有深浅,修养差别,如人类的计较执著。  比量--类比知见,广狭多寡;见闻资讯...

    白云老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3838743.html
  • 六不定过

    的六种似因。这六种不定过如下所列:(1)共不定过,(2)不共不定过,(3)同品一分转、异品遍转过,(4)异品一分转、同品遍转不定过, (5)俱品一分转不定过,(6)相违决定过。  这六种不定过可以概括...第二相。即本来应该是同品定有的,但在不共不定因中却是同品遍无,致使此因无所摄属。  (3)相违决定。此过虽不缺因相,却因立敌双方所决定的是彼此相违的宗,因而不能判别孰是孰非,以致所立宗义陷于不定的状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1838101.html
  • 浅谈藏传因明的辩理规则

    明显的矛盾现象,故因明学命名为“相违因”论式。第二种现象,由于因事与宗所法事物的外延部分重合,凡是因事不一定皆是宗所法,也不一定皆非宗所法,故因明学称其为“不定因”论式。实际上因三相中的后遍是指第二种...如果发现论式因三相中的宗法不成立,此论式是一个“不成因”论式,则答“因不成立”。如果论式之宗法成立而后遍不成立时,则要进一步分析确认此论式是“相违因”论式还是“不定因”论式,是相违因论式者,则答“周遍...

    祁顺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0238497.html
  • 熊十力《因明大疏删注》评介

    化导。这个故事为理解有法自相相违因的实例提供了背景材料,但究竟不是理论本身,熊本还是把它删去了。  ③关于各派学说的背景材料  例如,《大疏》在讲到世间相违过失时,有关于玄奘所立真唯识量,为何不会有世间相违之过的解释,就涉及到大、小乘和外道的不同观点的问题。熊本把它全部删去。又如,《大疏》在解释“俱不极成”过失时有胜论派学说的详细介绍,也一概删去。  ④关于论辩的要求  例如,《大疏》在解释“由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083864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妄语的意义何在?

    如本法师答:   心口相违,言不称实,欺诳他人,名曰妄语。除妄语口业外,亦有三种口业:1.两舌(梵语paisunya):挑拨离间,拨弄是非,张家长、李家短。2.恶口:开口大骂,彼此口业相杀。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,血口喷人六月寒,口开伤元气,舌动是非生。3.绮语(梵语sambhinnapralapa):花言巧语,装饰言辞,隐瞒他人,以达成欺骗为目的,诸如:色情、恐怖、钱财、名利等。   妄语分为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2/22010712050.html
  • 汉传因明学习笔记

    主词与宾词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表示,就是“什么,怎么样”。 “什么”是主词, “怎么样”是宾词。  2、宗九过  ①与现量相违  现量:是现实知觉,不加任何推理。  例如:你现在眼前见到的这些:书,椅子、桌子用眼睛直接能感知到。  与现量相违:是宗与现量相互矛盾,相互违背。例如:蛇有脚。  ②与比量相违  比量:通过推理,分析而获得的信息。  例如:看远处冒着浓浓的黑烟(这是现量),通过这个现象,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22338763.html
  • 藏俊著《唯识比量钞》解题

    然既共比量何云自许。若言自许,岂共比耶”?接着举出新罗顺憬(生没年不详)的“相违决定因言自许故,即是自因故”加以旁证。答者则以“凡约自许而有两种。一共许自许,如本量自许言也。二自许自许,如相违决定自许...光述,然非似因。谓虽有法自相相违,然准差别相违对不定失。此因亦有不定过云。……”总之,答者藏俊坚决否认此量中存在自相相违。  (14)非真不定十四  如题目所示,本条目是就非真不定问题所展开的问答。问...

    肖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124173791.html
  • 问:如何理解“心能转物”呢?

    所看见一切都是固定不变的。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,使我们非常信赖自我感觉,听到与这些与感觉相违的观点,总是持不以为然的态度。其实,我们的见解又比井底之蛙高明到哪里?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347785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妄语的意义何在?

    如本法师 心口相违,言不称实,欺诳他人,名曰妄语。除妄语口业外,亦有三种口业:1.两舌(梵语paisunya):挑拨离间,拨弄是非,张家长、李家短。2.恶口:开口大骂,彼此口业相杀。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,血口喷人六月寒,口开伤元气,舌动是非生。3.绮语(梵语sambhinnapralapa):花言巧语,装饰言辞,隐瞒他人,以达成欺骗为目的,诸如:色情、恐怖、钱财、名利等。 妄语分为四等罪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6283381278.html